首页  >  图片报道
盲童的影像世界:“相”由心生

2013-11-13 来源:拇指医药网

  原标题:盲童的影像世界:“相”由心生

  新华社照片,北京,2013年10月28日 盲童的影像世界:“相”由心生左图:10月12日,12岁的多吉次仁在用相机拍照(手机拍摄);右图:这是多吉次仁拍摄的照片。(拼版照片)他们是一群有视觉障碍的孩子,有的完全看不见,有的只能看到一点点;他们在拉萨江苏路上的西藏盲童学校里学习和生活,这里有40多名视障儿童和6名藏族老师;他们虽然看不见,但却可以自理生活、自主学习。记者初次来到这里探访时,被孩子们团团围住,他们摸着相机问这是什么。好奇的他们不停地按着快门,陶醉在一阵阵清脆的快门声里。记者告诉他们照相机可以把景象记录下来,教会他们把相机放在头顶上,让他们用心去感觉眼前他们看不见或看不清的景象,然后按下快门。端起相机,去捕捉这个世界的光亮,对他们中的多数来说是第一次。对他们来说,拍照片不需要考虑光圈、快门等参数设置,不需要构图取景,不需要对焦,而只需要用心去感知和想象。拍摄时站的地方是孩子们自己选择的,因为对学校院子很熟悉,他们基本知道自己面前有啥。盲人摄影师孙志远曾经说过:“失去了视觉才会发现,质感、声音、温度、味道,这些比你的眼睛更能感触这个世界。” “相”由心生,他们按下快门的瞬间,时光凝固,仿佛重现光明。那些本来都应该投射在孩子们眼底的光线,被相机原原本本地捕捉下来。 新华社记者 张铖 摄

  原标题:盲童的影像世界:“相”由心生

  新华社照片,北京,2013年10月28日 盲童的影像世界:“相”由心生左图:10月20日,15岁的洛桑曲达在用相机拍照(手机拍摄);右图:这是洛桑曲达拍摄的照片。(拼版照片)他们是一群有视觉障碍的孩子,有的完全看不见,有的只能看到一点点;他们在拉萨江苏路上的西藏盲童学校里学习和生活,这里有40多名视障儿童和6名藏族老师;他们虽然看不见,但却可以自理生活、自主学习。记者初次来到这里探访时,被孩子们团团围住,他们摸着相机问这是什么。好奇的他们不停地按着快门,陶醉在一阵阵清脆的快门声里。记者告诉他们照相机可以把景象记录下来,教会他们把相机放在头顶上,让他们用心去感觉眼前他们看不见或看不清的景象,然后按下快门。端起相机,去捕捉这个世界的光亮,对他们中的多数来说是第一次。对他们来说,拍照片不需要考虑光圈、快门等参数设置,不需要构图取景,不需要对焦,而只需要用心去感知和想象。拍摄时站的地方是孩子们自己选择的,因为对学校院子很熟悉,他们基本知道自己面前有啥。盲人摄影师孙志远曾经说过:“失去了视觉才会发现,质感、声音、温度、味道,这些比你的眼睛更能感触这个世界。” “相”由心生,他们按下快门的瞬间,时光凝固,仿佛重现光明。那些本来都应该投射在孩子们眼底的光线,被相机原原本本地捕捉下来。 新华社记者 张铖 摄

  原标题:盲童的影像世界:“相”由心生

  新华社照片,北京,2013年10月28日 盲童的影像世界:“相”由心生左图:10月13日,13岁的多吉次仁在用相机拍照(手机拍摄);右图:这是多吉次仁拍摄的照片。(拼版照片)他们是一群有视觉障碍的孩子,有的完全看不见,有的只能看到一点点;他们在拉萨江苏路上的西藏盲童学校里学习和生活,这里有40多名视障儿童和6名藏族老师;他们虽然看不见,但却可以自理生活、自主学习。记者初次来到这里探访时,被孩子们团团围住,他们摸着相机问这是什么。好奇的他们不停地按着快门,陶醉在一阵阵清脆的快门声里。记者告诉他们照相机可以把景象记录下来,教会他们把相机放在头顶上,让他们用心去感觉眼前他们看不见或看不清的景象,然后按下快门。端起相机,去捕捉这个世界的光亮,对他们中的多数来说是第一次。对他们来说,拍照片不需要考虑光圈、快门等参数设置,不需要构图取景,不需要对焦,而只需要用心去感知和想象。拍摄时站的地方是孩子们自己选择的,因为对学校院子很熟悉,他们基本知道自己面前有啥。盲人摄影师孙志远曾经说过:“失去了视觉才会发现,质感、声音、温度、味道,这些比你的眼睛更能感触这个世界。” “相”由心生,他们按下快门的瞬间,时光凝固,仿佛重现光明。那些本来都应该投射在孩子们眼底的光线,被相机原原本本地捕捉下来。 新华社记者 张铖 摄

  原标题:盲童的影像世界:“相”由心生

  新华社照片,北京,2013年10月28日 盲童的影像世界:“相”由心生左图:10月13日,11岁的达旺措姆在用相机拍照(手机拍摄);右图:这是达旺措姆拍摄的照片。(拼版照片)他们是一群有视觉障碍的孩子,有的完全看不见,有的只能看到一点点;他们在拉萨江苏路上的西藏盲童学校里学习和生活,这里有40多名视障儿童和6名藏族老师;他们虽然看不见,但却可以自理生活、自主学习。记者初次来到这里探访时,被孩子们团团围住,他们摸着相机问这是什么。好奇的他们不停地按着快门,陶醉在一阵阵清脆的快门声里。记者告诉他们照相机可以把景象记录下来,教会他们把相机放在头顶上,让他们用心去感觉眼前他们看不见或看不清的景象,然后按下快门。端起相机,去捕捉这个世界的光亮,对他们中的多数来说是第一次。对他们来说,拍照片不需要考虑光圈、快门等参数设置,不需要构图取景,不需要对焦,而只需要用心去感知和想象。拍摄时站的地方是孩子们自己选择的,因为对学校院子很熟悉,他们基本知道自己面前有啥。盲人摄影师孙志远曾经说过:“失去了视觉才会发现,质感、声音、温度、味道,这些比你的眼睛更能感触这个世界。” “相”由心生,他们按下快门的瞬间,时光凝固,仿佛重现光明。那些本来都应该投射在孩子们眼底的光线,被相机原原本本地捕捉下来。 新华社记者 刘坤 摄

  原标题:盲童的影像世界:“相”由心生

  新华社照片,北京,2013年10月28日 盲童的影像世界:“相”由心生左图:10月19日,14岁的达瓦次仁在用相机拍照(手机拍摄);右图:这是达瓦次仁拍摄的照片。(拼版照片)他们是一群有视觉障碍的孩子,有的完全看不见,有的只能看到一点点;他们在拉萨江苏路上的西藏盲童学校里学习和生活,这里有40多名视障儿童和6名藏族老师;他们虽然看不见,但却可以自理生活、自主学习。记者初次来到这里探访时,被孩子们团团围住,他们摸着相机问这是什么。好奇的他们不停地按着快门,陶醉在一阵阵清脆的快门声里。记者告诉他们照相机可以把景象记录下来,教会他们把相机放在头顶上,让他们用心去感觉眼前他们看不见或看不清的景象,然后按下快门。端起相机,去捕捉这个世界的光亮,对他们中的多数来说是第一次。对他们来说,拍照片不需要考虑光圈、快门等参数设置,不需要构图取景,不需要对焦,而只需要用心去感知和想象。拍摄时站的地方是孩子们自己选择的,因为对学校院子很熟悉,他们基本知道自己面前有啥。盲人摄影师孙志远曾经说过:“失去了视觉才会发现,质感、声音、温度、味道,这些比你的眼睛更能感触这个世界。” “相”由心生,他们按下快门的瞬间,时光凝固,仿佛重现光明。那些本来都应该投射在孩子们眼底的光线,被相机原原本本地捕捉下来。 新华社记者 张铖 摄

  原标题:盲童的影像世界:“相”由心生

  新华社照片,北京,2013年10月28日 盲童的影像世界:“相”由心生左图:10月13日,13岁的巴桑丹增在用相机拍照(手机拍摄);右图:这是巴桑丹增拍摄的照片。(拼版照片)他们是一群有视觉障碍的孩子,有的完全看不见,有的只能看到一点点;他们在拉萨江苏路上的西藏盲童学校里学习和生活,这里有40多名视障儿童和6名藏族老师;他们虽然看不见,但却可以自理生活、自主学习。记者初次来到这里探访时,被孩子们团团围住,他们摸着相机问这是什么。好奇的他们不停地按着快门,陶醉在一阵阵清脆的快门声里。记者告诉他们照相机可以把景象记录下来,教会他们把相机放在头顶上,让他们用心去感觉眼前他们看不见或看不清的景象,然后按下快门。端起相机,去捕捉这个世界的光亮,对他们中的多数来说是第一次。对他们来说,拍照片不需要考虑光圈、快门等参数设置,不需要构图取景,不需要对焦,而只需要用心去感知和想象。拍摄时站的地方是孩子们自己选择的,因为对学校院子很熟悉,他们基本知道自己面前有啥。盲人摄影师孙志远曾经说过:“失去了视觉才会发现,质感、声音、温度、味道,这些比你的眼睛更能感触这个世界。” “相”由心生,他们按下快门的瞬间,时光凝固,仿佛重现光明。那些本来都应该投射在孩子们眼底的光线,被相机原原本本地捕捉下来。 新华社记者 张铖 摄

  原标题:盲童的影像世界:“相”由心生

  新华社照片,北京,2013年10月28日 盲童的影像世界:“相”由心生左图:10月12日,12岁的扎西直美在用相机拍照(手机拍摄);右图:这是扎西直美拍摄的照片。(拼版照片)他们是一群有视觉障碍的孩子,有的完全看不见,有的只能看到一点点;他们在拉萨江苏路上的西藏盲童学校里学习和生活,这里有40多名视障儿童和6名藏族老师;他们虽然看不见,但却可以自理生活、自主学习。记者初次来到这里探访时,被孩子们团团围住,他们摸着相机问这是什么。好奇的他们不停地按着快门,陶醉在一阵阵清脆的快门声里。记者告诉他们照相机可以把景象记录下来,教会他们把相机放在头顶上,让他们用心去感觉眼前他们看不见或看不清的景象,然后按下快门。端起相机,去捕捉这个世界的光亮,对他们中的多数来说是第一次。对他们来说,拍照片不需要考虑光圈、快门等参数设置,不需要构图取景,不需要对焦,而只需要用心去感知和想象。拍摄时站的地方是孩子们自己选择的,因为对学校院子很熟悉,他们基本知道自己面前有啥。盲人摄影师孙志远曾经说过:“失去了视觉才会发现,质感、声音、温度、味道,这些比你的眼睛更能感触这个世界。” “相”由心生,他们按下快门的瞬间,时光凝固,仿佛重现光明。那些本来都应该投射在孩子们眼底的光线,被相机原原本本地捕捉下来。 新华社记者 张铖 摄

  原标题:盲童的影像世界:“相”由心生

  新华社照片,北京,2013年10月28日 盲童的影像世界:“相”由心生左图:10月12日,11岁的尼玛多吉在用相机拍照(手机拍摄);右图:这是尼玛多吉拍摄的照片。(拼版照片)他们是一群有视觉障碍的孩子,有的完全看不见,有的只能看到一点点;他们在拉萨江苏路上的西藏盲童学校里学习和生活,这里有40多名视障儿童和6名藏族老师;他们虽然看不见,但却可以自理生活、自主学习。记者初次来到这里探访时,被孩子们团团围住,他们摸着相机问这是什么。好奇的他们不停地按着快门,陶醉在一阵阵清脆的快门声里。记者告诉他们照相机可以把景象记录下来,教会他们把相机放在头顶上,让他们用心去感觉眼前他们看不见或看不清的景象,然后按下快门。端起相机,去捕捉这个世界的光亮,对他们中的多数来说是第一次。对他们来说,拍照片不需要考虑光圈、快门等参数设置,不需要构图取景,不需要对焦,而只需要用心去感知和想象。拍摄时站的地方是孩子们自己选择的,因为对学校院子很熟悉,他们基本知道自己面前有啥。盲人摄影师孙志远曾经说过:“失去了视觉才会发现,质感、声音、温度、味道,这些比你的眼睛更能感触这个世界。” “相”由心生,他们按下快门的瞬间,时光凝固,仿佛重现光明。那些本来都应该投射在孩子们眼底的光线,被相机原原本本地捕捉下来。 新华社记者 刘坤 摄

  原标题:盲童的影像世界:“相”由心生

  新华社照片,北京,2013年10月28日 盲童的影像世界:“相”由心生左图:10月20日,13岁的丹增欧珠在用相机拍照(手机拍摄);右图:这是丹增欧珠拍摄的照片。(拼版照片)他们是一群有视觉障碍的孩子,有的完全看不见,有的只能看到一点点;他们在拉萨江苏路上的西藏盲童学校里学习和生活,这里有40多名视障儿童和6名藏族老师;他们虽然看不见,但却可以自理生活、自主学习。记者初次来到这里探访时,被孩子们团团围住,他们摸着相机问这是什么。好奇的他们不停地按着快门,陶醉在一阵阵清脆的快门声里。记者告诉他们照相机可以把景象记录下来,教会他们把相机放在头顶上,让他们用心去感觉眼前他们看不见或看不清的景象,然后按下快门。端起相机,去捕捉这个世界的光亮,对他们中的多数来说是第一次。对他们来说,拍照片不需要考虑光圈、快门等参数设置,不需要构图取景,不需要对焦,而只需要用心去感知和想象。拍摄时站的地方是孩子们自己选择的,因为对学校院子很熟悉,他们基本知道自己面前有啥。盲人摄影师孙志远曾经说过:“失去了视觉才会发现,质感、声音、温度、味道,这些比你的眼睛更能感触这个世界。” “相”由心生,他们按下快门的瞬间,时光凝固,仿佛重现光明。那些本来都应该投射在孩子们眼底的光线,被相机原原本本地捕捉下来。 新华社记者 张铖 摄

  原标题:盲童的影像世界:“相”由心生

  新华社照片,北京,2013年10月28日 盲童的影像世界:“相”由心生左图:10月12日,12岁的格桑尊追在用相机拍照(手机拍摄);右图:这是格桑尊追拍摄的照片。(拼版照片)他们是一群有视觉障碍的孩子,有的完全看不见,有的只能看到一点点;他们在拉萨江苏路上的西藏盲童学校里学习和生活,这里有40多名视障儿童和6名藏族老师;他们虽然看不见,但却可以自理生活、自主学习。记者初次来到这里探访时,被孩子们团团围住,他们摸着相机问这是什么。好奇的他们不停地按着快门,陶醉在一阵阵清脆的快门声里。记者告诉他们照相机可以把景象记录下来,教会他们把相机放在头顶上,让他们用心去感觉眼前他们看不见或看不清的景象,然后按下快门。端起相机,去捕捉这个世界的光亮,对他们中的多数来说是第一次。对他们来说,拍照片不需要考虑光圈、快门等参数设置,不需要构图取景,不需要对焦,而只需要用心去感知和想象。拍摄时站的地方是孩子们自己选择的,因为对学校院子很熟悉,他们基本知道自己面前有啥。盲人摄影师孙志远曾经说过:“失去了视觉才会发现,质感、声音、温度、味道,这些比你的眼睛更能感触这个世界。” “相”由心生,他们按下快门的瞬间,时光凝固,仿佛重现光明。那些本来都应该投射在孩子们眼底的光线,被相机原原本本地捕捉下来。 新华社记者 刘坤 摄

【责任编辑:刘刀刀】

分享到: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