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图片报道
凯风印象:繁华揽胜 盘点上海的老桥新桥

2013-11-06 来源:环球网

  小时候,经常听妈妈唱童谣“摇啊摇,摇到外婆桥……”童年的记忆里,桥就是去外婆家必经的那座小石桥。上学了,有篇课文叫作《赵州桥》,对于桥的理解就变成了具有历史年代的石拱桥。再后来,常听大人们念叨“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还长”,那时候的自己还有点不服气,因为自己见过最长的桥都不超过10米,总觉得大人们这样说太夸张了。随着年龄增长,我对于桥的认识也越来越多。16岁那年,移居到全国最大的城市上海后,更是见识到了各式各样的桥。其中最具代表的就是黄浦江、苏州河上不断新建起的五花八门的桥,在方便城市交通的同时,也成为城市的独特风景线。下面,就请跟我去了解一下黄浦江和苏州河的几座桥吧。 

  第一座由中国人自行设计、建造的双塔双索面迭合梁斜拉桥——南浦大桥

  1991121日,南浦大桥建成通车,这是上海市区横跨黄浦江的第一座大桥(黄浦江上第一座大桥是1976年建成通车的松浦大桥),也是第一座由中国人自行设计、建造的新颖的双塔双索面迭合梁斜拉桥。南浦大桥的建成通车,打破了“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的格局,从此浦江天堑变通途。我还清晰记得,南浦大桥通车后,父亲专门带着还在读初中的我去参观了一次,从那时起,我才知道原来桥梁还有“引桥”一说,乘电梯上到主桥以后,兴奋得好久都不愿意下来,光对着桥梁上方邓小平题写的“南浦大桥”四个字就发了好一阵呆。 

  主桥塔高208米的巨无霸——杨浦大桥 

  杨浦大桥是上海市区横跨浦江两岸的第二座桥,199310月正式通车,与南浦大桥一南一北遥相对望,是内环线连接浦东与浦西的重要枢纽。杨浦大桥总长7654米,第一眼望去,就可以明显感觉到深红色的主桥塔比南浦大桥更高更雄伟,后来查资料才知道,杨浦大桥主桥塔高208米,比南浦大桥150米的主塔高出了58米。为杨浦大桥题名的仍旧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先驱者邓小平。

  观光游览胜地——卢浦大桥 

      卢浦大桥20001025日开工建设,2003628日正式通车。虽然上海人已经对黄浦江上平均两年增加一座桥的频率见怪不怪,但这黄浦江上的第六座大桥还是创造了许多的“全球拱桥之最”。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举行,让世人的目光再度聚焦这座经典的拱形大桥。卢浦大桥具有观光游览功能,游客可以乘坐观光电梯到50米高的卢浦大桥桥面,然后沿着拱肋走300多级台阶登上100米高的顶端,站在观光平台上可以俯瞰世博园区全景,还可以欣赏浦江两岸美景,使这里成为众多摄影家和摄影爱好者拍摄世博园的“必到点”。特别到了夜间,丰富而变幻的景观灯,使卢浦大桥变得流光溢彩,美不胜收。 

  创造多项国际造桥业纪录的双层斜拉桥——闵浦大桥 

    似乎黄浦江上每新建起一座跨江大桥,都可以列数出几个“最”或几个“第一”来,而闵浦大桥则当之无愧是其中的佼佼者。闵浦大桥是横跨浦江的第8座桥,它的特别之处是双层斜拉桥,上层是双向8车道的高速公路(时速居然达到了120公里),两侧还有临时停车带,下层则是双向6车道的普通公路。闵浦大桥所在的申嘉湖高速公路(S32)是目前上海境内东西走向最长的高速公路。再加上双层斜拉桥主跨最长、桥梁承台混凝土一次浇注体积最大、拉索直径最粗、合龙段整体钢结构桁梁节段全焊连接方式等多项国际造桥业的纪录,闵浦大桥的出现在黄浦江跨江大桥的历史簿上又一次刷新了记录。 

  一柱擎天的大力士——闵浦二桥 

  通车时间为2010521日晚10点的闵浦二桥也是很有特色的一座桥。其一,这座桥也是双层桥,上层是公路,下层是轻轨,轨道5号线通过该桥连通闵行和奉贤;其二,主桥墩只有一个,而且是在江中的,给人以一柱擎天的感觉。 

  外白渡桥 

  再将视线转到上海的苏州河,外白渡桥是苏州河下游离黄浦江最近的一座桥。近到什么程度?站在外白渡桥上,就可以看到黄浦江。其实,外白渡桥就位于苏州河与黄浦江的交汇处。现今的外白渡桥,其实已经是第三代了。这座全钢结构的百年老桥,历经沧桑,如今始终硬朗。对于上海而言,它作为桥的功能似乎已退居其次了,承载着更多的是这座城市的风雨和荣辱。外白渡桥俨然是上海城市的一张名片,对来到上海的中外游客而言,外白渡桥是绝佳的观景台;而对于旅居海外的游子而言,外白渡桥则代表了两个字——乡愁。 

  中西合璧的桥梁——武宁路桥 

  在苏州河上的众多桥梁之中,武宁路桥无疑是最具特色,让人感觉最为“奢华”的。曾经有段时间,每天上下班都要经过武宁路桥,所以也就亲眼见证了武宁路桥的改造过程。2008年,为了迎接2010年上海世博会,普陀区政府对武宁路桥进行了重新装饰。当脚手架搭起来的时候,很多途径的路人都疑惑,这是要干什么?当几个月后脚手架拆除,才恍然大悟,原来是新增了四根欧式风格的立柱,晚上经过时,配上灯光的渲染,还真一度产生过置身欧洲的错觉。后来才知道,原来就是借鉴法国塞纳河亚历山大三世桥的式样改造的。回想起小时候,这座桥边都是国有纺织厂,那时的人们可能怎么也不会想到,这座桥会在20多年后变成欧式的桥梁。 

  披上新装的老桥——宝成桥 

  宝成桥是苏州河上众多只能通行行人和非机动车的桥之一,又名叶家宅路桥,1930年由浜北的崇信纱厂杨杏堤等人捐资建造,因位于宝成弄(现叶家宅路)而得名,建造时为五孔木桥,行人桥,主要供工人上下班用,1936年被日军炸毁,1938年修复,1971年改建拓宽为钢筋混凝土的行人桥,自行车可上下推行。从前的宝成桥,是一座极其朴素的拱桥,为了迎接上海世博会,宝成桥也换上了新装。整体采用了宫廷黄色,台阶则采用了四川红的大理石,桥的两头增添了四根希腊古典艾奥尼式的艺术灯柱。过去,建造宝成桥主要供工人上下班用,一边是纺织厂,一边是棚户区。现在,两岸都是新建居民小区,高楼林立。宝成桥的变化也印证了时代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 

  华东政法大学连接南北校区的专用桥——华政桥 

  华政桥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看起来很普通,甚至不通汽车,只能走人和非机动车。该桥原名叫校园桥,是原圣约翰大学为连接吴淞江两岸的校园,于民国23年建的木桥,至1967年因年久失修、妨碍航运而拆除。1980年重建新桥,作为华东政法大学连接南北校区的专用桥,也是长宁区到普陀区光复西路的人行桥,2009年改名华政桥。为什么对它印象深刻?是因为个人感觉它不仅仅是一座供人通行的桥梁,更像是一座连接高等学府和现实社会的通道,告诫求学中的莘莘学子们,学校所学的理论,最终都要到社会实践中来检验。 

分享到: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