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图片报道
关“艾”儿童

2011-12-01 来源:新华网
   导读:今年的世界艾滋病日的主题是“朝零努力”。因艾滋病受到影响的儿童需要社会正视他们,接纳他们。

  11月29日,在防艾主题宣传活动上,济南市历城洪家楼高级中学学生戴上粘有红丝带的口罩。新华社发(吕传泉 摄)

  当日,山东省济南市历城洪家楼高级中学在校园内开展以“行动起来,向‘零’艾滋迈进”为主题的预防艾滋病宣传活动,迎接12月1日第24个世界艾滋病日的到来。
 
  今年的世界艾滋病日的主题是“朝零努力”(Getting to Zero)即“零新增感染”、“零死亡”、“零歧视”。在国际上的防艾领域,非政府组织和社会志愿者都起到了积极和重要的作用。我们可以消除偏见与歧视,和他们一起生活在阳光下;我们可以以自己最微小的力量告诉周围的人如何保护自己,预防艾滋病;我们可以走进艾滋病人的生活,用实际行动帮助他们;我们可以帮助由于艾滋病侵袭了他们的亲人而受到影响的老人和儿童。
 

      11月18日,孩子们在云南瑞丽的“圆愿小屋”门口玩耍。新华社记者 蔺以光 摄

  2010年5月31日,位于中缅边境的云南省瑞丽市建成了一个专门为贫困、脆弱和受艾滋病影响儿童服务的,旨在反对社会歧视的活动中心——“圆愿小屋”。“圆愿小屋”不仅为孩子们提供生活和教育关怀服务,而且为他们提供课外学习和才艺发展的活动平台,同时“圆愿小屋”致力于加强孩子们与社区和学校的联系,反对社会歧视。

  日前,记者走访了“圆愿小屋”,看到20名孩子在“小屋”里认真地学习和生活,健康、茁壮地成长。云南瑞丽由于毗邻“金三角”地区,长期受到毒品与艾滋病的双重危害。近年来,当地致力于“禁毒防艾”和艾滋病致孤儿童的救助安置工作,成效显著。

     在河南省上蔡县温馨家园里,孩子们在寝室里下象棋(11月16日摄)。新华社发(李博 摄)

  河南省上蔡县温馨家园原名中华红丝带家园,是2005年由全国工商联捐资兴建的社会福利机构。该家园自投入使用以来,累计收养艾滋病致孤儿童198人,现收养76人,共设4个教学班,工作人员22名,其中老师10人,管理人员12人。
 

     11月25日,一位母亲在文楼村的村头给孩子喂饭。新华社记者 赵鹏 摄

  河南省上蔡县文楼村是全省艾滋病防治帮扶工作重点村,曾经因大批村民卖血感染艾滋病引起社会关注,被人们称为“艾滋病村”。

  11月25日,新华社记者来到文楼村,探访文楼村民的生活和患者医治情况。记者在村里看到,这里和周边的村子并没有不同,但不少家庭因为艾滋病生活困难。十年来,村民逐渐对艾滋病防治有了正常的认识,在这里没有歧视、没有恐惧;但村民到外地打工时却常常遭到冷遇。

  目前,全村共有艾滋病感染者343人,其中现症病人331人,服抗病毒药人数270人。当地卫生部门从2001年12月开始对村里艾滋病感染者进行救治,实行个人帐户与大病统筹相结合,每人每月帐户上能够得到300元的补贴,村卫生室139种抗机会性感染药品供应充足。村里建起了高标准的卫生室,配有11名专业医务人员。

  据了解,上蔡县是河南省艾滋病防治帮扶工作重点县,现症病人数量占全省总数的四分之一。在河南省,拥有艾滋病人100人以上的重点村为38个,而上蔡县就占22个,艾滋病防治帮扶工作任务依然十分繁重。上蔡县现存艾滋病感染者6035人,因艾滋病造成的困难家庭4947户,全县1到10月死亡143人。

    一位“护理妈妈”跟小美玩游戏(2011年11月14日摄)。 新华社发(孙树宝 摄)

  2011年11月,山东省潍坊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医生对2岁大的疑似艾滋病女孩小美(化名)进行了第3次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结果显示小美的艾滋病病毒抗体呈阴性,这表明:小美没有感染艾滋病病毒,她是一个正常的女孩。以后的日子,小美可以同其他孩子一样学习和生活…… 命运似乎跟小美开了个玩笑,迎来这个喜悦的结果背后是潍坊市儿童福利院九位“护理妈妈”两年多的爱心接力。

  2009年10月30日,出生刚刚15天的小美因为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查呈阳性而被父母抛弃在潍坊市的一家医院里。不久,小美被潍坊市儿童福利院爱心收留。小美的到来,给福利院出了个不小的难题:隔离,担心对她不公平;不隔离,又担心可能将病毒传染给其他孩子。经过反复考量,福利院的医护人员决定白天在“护理妈妈”的轮流监护下让小美和其他孩子一起玩耍,晚上让小美单独睡一张床,同时小美的奶瓶、餐具和衣服等由专人进行单独清洗。就这样,小美在失去母爱之后,有了一个又一个“护理妈妈”。在她们的爱护下,小美渐渐长大,惨遭遗弃的阴霾开始散去。

  今年11月,小美没有感染艾滋病的检测结果出来后,接力护理她的九位“护理妈妈”都开心地笑了。 
 

  11月30日,5名孩子在触摸属于各自的卡通人物,这5个卡通人物由协会老师根据5名孩子的特征而绘制。新华社记者 刘军喜 摄

  在安徽省阜阳市郊外的一栋普通民房里生活着5名“艾滋孤儿”,他们中最大的11岁,最小的6岁,都是经母婴传播感染了艾滋病毒,最后因为父母离世或被父母遗弃而成为孤儿。
   
  从2007年起,这5名“艾滋孤儿”有了一个共同的家——阜阳市艾滋病贫困儿童救助协会。他们开始在这个大家庭里学习生活,过着温馨而平静的生活。据阜阳市艾滋病贫困儿童救助协会负责人张颍介绍,该协会从2003年起开始救助“艾滋孤儿”和受艾滋病影响的贫困儿童,目前已救助了1000多人。为了给孩子们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也为了让这5名“艾滋孤儿”尽快融入社会,该协会于2011年搬迁到了阜阳郊外一所租用的民房里,并为这5名孩子办理了入学手续,让他们和普通孩子一样享受公平教育的机会。

  “这5名孩子多年来受到社会各界的很多关爱,物质生活条件得到很大改善。但是,艾滋孤儿也渴望能够和普通家庭的孩子一样进入校园学习和生活,希望有自己的小伙伴”,张颍说,在孩子未来的成长中,他们会倾注更多家庭式的情感关爱,帮助孩子们融入社会,让他们成为一个没有“标记”的孩子。



11月30日,5名儿童走在上学的路上。新华社记者 刘军喜 摄

 

11月30日,孩子在属于他们的房间里玩耍。新华社记者 刘军喜 摄

分享到:
责任编辑: